年内首次降准落地!释放长期资金逾5000亿元,对股市楼市形成支撑-当前焦点

2023-03-18 11:21:13 来源:华夏时报

李蕾/插图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本报(chinatimes.net.cn)记者刘佳 北京报道

年内首次降准落地。

3月17日央行发布消息称,决定于2023年3月27日降低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25个百分点(不含已执行5%存款准备金率的金融机构)。本次下调后,金融机构加权平均存款准备金率约为7.6%。

截图自央行官网

由于本次降准为全面降准,估计将向银行体系释放长期资金约5000亿元至5300亿元,同时每年为银行节约成本56亿元至60亿元。

在多位受访人士看来,此次降准超出市场预期。央行则表示,是为了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打好宏观政策组合拳,提高服务实体经济水平,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

降准0.25%

3月15日,央行连续第4个月加量续作MLF,且本次续作加量规模达到2810亿元,属于较高水平。由于MLF加量操作和降准都能补充银行体系中长期流动性,因此3月MLF操作出炉后,市场降准预期普遍降温。

直到央行直接宣布降准0.25个百分点落地,令所有人始料未及。

尽管前几次是通过国常会等场合提前释放“降准”信号,但本次降准央行也早有“铺垫”。

在3月3日国新办举行的“权威部门话开局”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央行行长易纲回应降准降息问题时表示,目前我们货币政策的一些主要变量的水平是比较合适的,实际利率的水平也是比较合适的。在总量政策方面,易纲表示,“用降准的办法来提供长期的流动性,支持实体经济,综合考虑还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方式”。

对于超预期降准,在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看来,今年以来,央行加大公开市场和MLF操作规模,实现净投放,保持了流动性总体稳定。今年前两个月主要经济指标呈现回升向好走势,但经济回稳的基础还不稳固,适时采取降准措施,向金融体系释放长期流动性,有助于降低银行机构资金成本、做好资产负债管理,特别是对引导金融机构进一步加大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降低融资成本将发挥积极作用。

对比前几次降准,本次降准幅度较为适度。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央行降准25BP释放出央行稳健货币政策取向,不搞大水漫灌,珍惜正常货币政策空间。“目前看,国内降准空间较前几年已明显收窄。”

“此外,降准对于降低金融机构资金成本更为有效。近几个月来,MLF虽然延续加量投放,但是价格偏高,不利于降低融资成本。在当前银行业负债成本承压、净息差持续收窄至历史低位的情况下,央行适时降准,有助于更好的激发实体融资需求,稳经济、降成本,并有效缓解银行负债和经营压力,增强经营稳定性和抗风险能力。”温彬如是说。

影响几何?

光大证券固收首席分析师张旭曾表示,在诸多工具中,降准所提供的流动性期限最长、成本最低,可有效缓解货币创造过程中的流动性约束,因此政策效果颇为明显。

“本次降准将降低银行资金成本,为接下来5年期以上LPR报价下调铺平道路。本次降准将为银行每年节约资金成本56亿元至60亿元,结合去年9月份以来银行启动新一轮存款利率下调过程,有望增加银行压缩LPR报价加点的动力。”东方金诚首席分析师王青判断,后期为尽快引导房地产行业实现软着陆,不排除上半年报价行适度下调5年期以上LPR报价10至15个基点的可能。

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商学院数字经济与金融创新研究中心联席主任、研究员盘和林认为,央行降准会释放流动性,但当前银行实际上并不缺流动性,所以此次降准可能会促使LPR进一步下行。

谈及降准对房地产市场影响上,易居研究院研究总监严跃进认为,房地产业当前正步入复苏的初步阶段,还需要更多的资金支持。降准政策落地后,对于落实“金融16条”政策尤其是信贷政策等都有积极的作用。各地房地产部门也要充分认识到此类机会,主动作为,积极为房地产的更好发展提供资金支持。

股市方面,盘和林认为当前流动性比较充沛,25BP的降准并不会为市场带来太大的波动。此次降准可能也是为了预防海外风险的传导,前有硅谷银行破产案,后有瑞士信贷财报被否,当前全球金融局势相对动荡,通过降准预先释放流动性,以保持金融系统流动性合理充裕。

降准之后是否还有降息?王青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降准落地并不意味着货币政策将进一步朝着宽松方向调整,短期内实施政策性降息的可能性很小。

“当前宏观经济已展开回升过程,作为逆周期调节的重要政策工具,降息往往在应对重大冲击、托底经济运行的时点推出,发挥‘雪中送炭’作用;在经济进入回升过程后,无论我国历史上的货币政策操作还是其他国家货币当局的政策实践,都极少通过实施降息来‘锦上添花’,助力经济更快上行。”王青坦言,在一季度经济回升势头已经确立的背景下,下调政策利率的必要性不高,对此市场已有预期。

对于后续货币政策的使用上,周茂华认为,货币政策继续采取“总量+结构”工具组合,相机抉择、灵活调节,引导金融机构优化信贷结构,加大薄弱环节、重点新兴领域支持,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

责任编辑:孟俊莲 主编:张志伟

x 广告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