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资料图)
四川经济网讯(记者 刘婕文/图)4月21日,第54个世界地球日前一天,四川省适应气候变化论坛在蓉召开。会上,来自中国科学院成都文献情报中心、中国农业科学院、生态环境部、省气候中心等单位领导及专家围绕气候变化影响、极端降水变化、应对气候变化策略等热点话题进行深入研讨。
论坛现场
随着全球变暖加剧,全球各地气候变化风险更加突出。中国科学院成都文献情报中心曲建升研究员表示,气候变化不仅导致极端天气增加,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还会对人体健康产生不利影响。比如,极端高温导致死亡事件增加,温度升高导致夏季更长,疾病通过媒介传播的范围更广。
省气候中心副主任郭海燕表示,随着全球变暖,热浪、强降雨和干旱等低概率、高影响的极端气候事件对人类社会的潜在影响不容忽视。以成都中心城区为例,高排放情景下未来内涝积水高风险区域明显扩大。她呼吁,大家继续关注气候与气候变化,积极主动参与应对与适应气候变化。
减缓与适应是应对气候变化的两大策略,缺一不可。专家指出,减缓气候变化的过程中,已经发生的气候风险不会消除,潜在的气候风险仍在不断累积,甚至在全球实现碳中和后一定时期内仍将持续,亟需强化适应行动。中国农业科学院许吟隆研究员建议,一方面要注重“软件”建设,比如开展能力建设,推动风险转移与风险分担,加强救灾物资储备,多渠道筹措资金;另一方面要推动“硬件”建设,比如加快基础设施升级、优化和改造,增加城市蓄滞洪水能力。
论坛上,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对外合作交流处副处长侯芳介绍了国家深化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试点情况,表示将研究编制城市气候变化影响和风险评估指南、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指南,推动建立气候适应型城市友城伙伴关系。
论坛现场
而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是城市适应的重要途径。遂宁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副局长谢川表示,该市通过海绵城市建设,实现了“小雨不积水、大雨不内涝”的海绵城市建设目标,也为其他城市提供了经验。
此外,国家气候中心、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成都信息工程大学的专家围绕气候变化影响评估、全球气候治理盘点、生物多样性保护等热点话题作主旨报告。
论坛由四川省生态环境厅、省气象局指导支持,省环境政策研究与规划院、省气候中心、省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省环境科学学会应对气候变化专业委员会主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