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实时:青未了|最后的木推车

2023-04-21 18:18:22 来源:齐鲁壹点

最后的木推车

文|魏兆先


(资料图)

木推车,曾伴随了我的青少年时期,几十年岁月里,目睹和亲身经验过这种乡村小路上往来不断的运输工具,对它印象很深,极有感触。如今,随着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木推车已经彻底退出历史舞台,成了几代人的记忆。

我的身边,老家西邻居住的胡叔,不仅大集体时候是天天驾着手推车,辛勤劳动的地道农民,以至土地承包后许多年,他一直使用这种木推车辛勤劳作,在大家改用轻便的小铁车继而农用三轮车时候,还看见胡叔慢悠悠驾驶木推车往来,直到前几年他才彻底放弃使用它。他家那木推车,成了村里最后一辆退役的车子,他便是坚持推木车的最后一人。他与那车,成了典型的人与物。

木推车,早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是普遍使用的农用运输车,极其便捷好用的。那时的推车,木制车架,铁轮胶带,使用轻便,青壮劳力推起来脚下生风,算是先进工具。它的前身,是我们的前辈发明和长期使用的全木推车,车身笨重不说,关键是木轮,轮与轴摩擦大,吱扭费力,就这种木车,也延续使用了千年,大概那时已经觉得极其不错了,因为它较之肩挑人抬,是事实上的巨大进步。在发展改进为铁制车轮后,依旧木制车架的推车轻便得可以推起来快步如飞了。我们男孩子爱动,好奇,很小时候,目睹生产队上男劳力推车往来,很觉得他们是非同小可和潇洒帅气的,心里默默理想,快快长大,做人要做这样的人。于是,在谁的手推车闲在一边时,我们马上斗胆上前试推一下,虽然小胳膊还短,够不着两边车把,使劲往前凑凑,攥住靠前部分,小手却又握不过来粗粗车把,踉跄地过过瘾,碰额头磕嘴巴是常事,淘气的孩子都皮实过硬,磕磕碰碰不是事。

我有五个姐姐,父亲在外工作,没有男性壮劳力,家里连拥有木推车的机会都没有,看着别人家劳力早出晚归驾着车子,尤其秋收队里直接田地里分地瓜之类时,有推车的可以轻便运回,我们得肩挑回家,费力费时得多,于是,极盼望自家有个木推车。那时,于我们是一种奢望。我也因此较晚能够亲自驾车运东西。

西邻胡叔和其他男劳力一样,是自己拥有木推车并随时使用的。每每看到队里组织男劳力推车下地干活时,一排一长溜,浩浩荡荡,很有气势的样子,令人称羡。队里麦收秋收,往场里运回麦子、玉米都是靠的这种推车,往地里送土肥也是推车男劳力的活儿。我羡慕胡叔他们,可是有一回,我们伙伴几个遇到推车运肥正上坡过半停车休息的胡叔们,我们痴痴地看,却听他们郑重其事地说,好好读书啊你们,做个公家人,千万别像我们一样驾车子出大力流大汗,下庄户没出息!虽然那时心里很不苟同他们这观点,但真觉得推车不是闹玩儿的事。

胡叔是生产队记账员,实际是会计,肚里墨水多,脑子灵活,关键是他公平公正无私心。他从能够驾车开始,驾车从事集体农活至责任制时候。分田承包后,劳力原来使用的推车归自己,我们家从队里打价后买到了退役复修的木推车。胡叔他们,驾轻就熟继续着推车干农活。

我十分佩服胡叔,他延续着集体劳动时的勤劳习惯,自家农业生产时,一直像生产队里时那么规律地安排农时农事,一如既往地早出晚归,面朝黄土背朝天,按部就班,踏踏实实每一天。从不懈怠,从不马虎,春种秋收,严格规律。没有花样更新,他种的地极多,不肯放弃一块哪怕苇笠大的小山地。人家土地越种越少越种越小,他的则越多越大。他肯出力开垦并细心种好所有土地。他的风格决定他的行止,长年且累年使用木推车,最后他成了村里唯一的一个木车使用人。一帧风景,别人问,老胡,大家都鸟枪换炮了,你还推木车,不累吗?胡叔语言吞吐意志坚定地回答,这车,推了几十年了,就它顺手顺心,别的不习惯。彼此一笑置之。

经久使用,车桩架子一修再修,集市上再也找不到卖这东西可以更换了,车轮的轮胎已经无处可买了,粪篓再见不到,车袢也无处可寻。胡叔和他的木推车才无法再风景下去,在几年前胡叔不得不改弦易辙,更新观念,买了汽油三轮车,替代多年陪伴他的木推车的运输。

每每和胡叔坐在一起闲聊,话题不免联系到他的手推车,胡叔叹息,再三说,若不是车子破旧不堪,无法再用,他是不会换成三轮的。言谈中十分惋惜和留恋木推车及其相关木推车的生活。我从他身上看到山里人的淳厚朴实,庄稼人的至诚心地。

我搬离老家多年,与胡叔比邻而居成了过去。偶尔经过胡叔家门口时,还瞥眼看到他家过道里郑重竖着一辆木推车,那是胡叔多年形影不离的趁手称心工具,如今车老了,不能用了,胡叔还像关心敬重一位耄耋老人一样,认真留在身边,每天看到它,思想上感戴它。

理解他。尊敬他。

作者简介:魏兆先,男,1964年出生,山东临朐人。教师,中国散文学会会员。

投稿邮箱:huanghaisanwen@163.com

壹点号胶东散文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6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x 广告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