仰望苍穹,看到364875号小行星,我们就会想起华罗庚,因为,它被命名为“华罗庚星”,永驻星空。6月20日,2023常州市创新创业大赛决赛启动,在华老的故乡金坛举行,赛事更是被命名“华罗庚杯”。
既是赛场,更是舞台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99个团队和企业参赛,涵盖新能源、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和高端装备制造等七大领域,均是常州向“国际化智造名城”迈进的重要产业。
“双创大赛既是创新创业英才的‘竞技场’,也是城市与人才各自奔赴的舞台,通过大赛,了解一座城市、熟悉各自产业、洞察未来趋势,一举多得。”赛事主办方介绍,今年是第八年举办创新创业大赛,也让赛事成为创新的“代言人”,为科技创新代言、为创新人才代言、为城市能级攀高代言。
常州大学大二学生、就读于华罗庚学院、获得过数维杯国际赛二等奖的原晨旭带着“新能源汽车充电方式的创新”项目来到了比赛现场。“如今的新能源,不仅是国际顶流,也是常州风口。” 原晨旭说,他和合伙人一起研发了智能移动充电机器人,为常州的新能源之都建设增加“砝码”。
按照原晨旭项目设计,改变了以往当下停车“车找桩”模式,提出“桩找人”的充电服务模式,并实现“体外换电”设想,通过增加移动机器人搬运充电仓的模式,在不另外增设停车场的前提下,新能源汽车可以实现充电自由。
创新,一刻不停;发展,向“新”而行。“举办创新创业大赛,既是一次角逐,也是一次展示,让更多创客了解常州、扎根常州。”主办方表示,在常州新能源之都建设中,让新能源的触角延伸的更广、让新能源产业之路越走越宽,真正使新能源成为常州的“地标”、世界的顶流。
出“新”出彩,成就精彩
去年,在第十届“创业江苏”科技创业大赛中获得二等奖的宸光(常州)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晓亮亮相现场,与新一轮的参赛者分享创新之道。“打铁还得自身硬,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创新,唯有创新才能行稳致远。”王晓亮说,通过创新创业大赛,企业获得了关注、吸引了多渠道“扶持”。成立于2018年的宸光,已经拥有了玻璃光学的全套解决镀膜方案,是国内众多一线玻璃企业的首选。
不仅是宸光,通过大赛洗礼,迎来多方支持的企业不在少数。朗合医疗、集励微电子、融信复合材料等多家企业站上大赛舞台,远眺企业发展,更加锚定了前进航向。获得第十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三等奖的常州汉韦聚合物有限公司董事长林金汉勉励参赛者:“与时代同行、共同携手,一起追光。”
如今,更多的企业再次涌入大赛热潮,以城市产业为基、以企业发展为要,用“新”的思维开辟新赛道、以“新”的成就拓宽未来路。FIG墨尔本团队携“数字交易实时监控与智能分析系统和数字资产持仓风险控制系统的产业化”项目跨越山海而来;阿镨图斯(常州)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以“智能肌力测评与训练机器人”项目角逐赛场;江苏安能科技有限公司看好“新能源电动汽车智能充电桩的研发”前景……
开启现代化建设新征程,推进高质量发展,科技创新是必然之选,更是动力之源,常州,以一城相托,愿为创新铺路,愿与创客同行,让城市出“新”,让创客出彩。
多方引育,共赴未来
自2016年举办首届双创大赛以来,常州共引导260余支创业团队在全市落地孵化,以奖金直接奖励和科技计划立项的方式持续对获奖项目进行支持的总资金已达2亿元。同时,作为衔接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和“创业江苏”科技创业大赛的地方赛,市双创大赛为国赛、省赛不断输送优质项目。七年来,常州项目在全国和全省总决赛中累计获得41个奖项,特别是近2年,共获全国总决赛一二三等奖4项,省总决赛一二三等奖18项,获奖数量居省内领先。
近年来,常州分别设立了 60 亿元天使母基金和 100 亿元科创母基金,充分利用这两只母基金构筑覆盖科创企业生命周期、成果转化全过程、产业发展全链条的科技金融体系。“常州拥有高标准的创新创业载体、高能级的创业扶持政策、高水平的科技创新生态,期待通过双创大赛吸引更多优秀人才、企业在常州这片动能澎湃的沃土之上,共谱华章、共创辉煌。” 毅达资本投资总监徐梁现场鼓励初创者。
现场,常州能源发展有限公司、常州恒升股权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常高新集团、常州市政府投资基金等二十多家投资机构齐聚,寻找好项目,实现精准投资。
作为百年工商名城,常州以“新”焕新的决心始终未变、出“新”用心的态度丝毫未改,2022年,常州全社会研发经费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提升至3.3%,国家创新型城市排名跃升至第15位。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郭靖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