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交卷时,截至目前,2022年全国各城市GDP的发布基本结束。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其中,副省级城市作为我国中心城市体系中的重要一环,具体表现备受瞩目。
从出炉的成绩来看,15个副省级城市中,10个城市GDP总量超过万亿大关,分别是深圳,广州,成都,杭州,武汉,南京,宁波,青岛,济南和西安;3个城市突破两万亿,分别是深圳、广州、成都。
作为副省级城市的青岛此次表现中规中矩,GDP总量仍排在第八位,同时,第三产业增加值、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等指标在副省级城市中的排位与经济总量大致相当。
1
成都首破2万亿
深圳GDP是哈尔滨5.9倍
副省级城市是我国仅次于直辖市的城市,目前全国有15个:广州、深圳、南京、武汉、沈阳、西安、成都、济南、杭州、哈尔滨、长春、大连、青岛、厦门、宁波。
其中青岛、大连、宁波、厦门、深圳是计划单列市,其他均为省会城市。
随着各省份2022年经济数据的出炉,15个副省级城市的2022年经济成绩单也陆续公布。
从经济总量上来看,15个副省级城市中有10个城市GDP超过万亿元。前三甲中,深圳以32387.7亿元的成绩,继续保持首位;广州以28839.0亿元,排名第二;作为新晋2万亿“关口”的成员,成都以20817.5亿元,排名第三,并且成为中国城市经济版图上第7个GDP总量超过2万亿元的城市。
截至目前,仍有5个城市的GDP总量低于1万亿元,且距离万亿大关仍有明显距离,这5个城市中包括了东北的4个副省级城市大连、沈阳、长春和哈尔滨,以及副省级城市中面积最小、人口最少的厦门。
经济总量最小的哈尔滨,2022年GDP为5490.1亿元,与其他副省级城市均有较大的距离,仅为榜首的深圳的16.9%,也就是说一个深圳的GDP等于5.9个哈尔滨GDP。
通过对比来看,武汉和杭州调了个位。去年杭州第四为18109亿元,武汉第五为17717亿元;今年武汉反超杭州位居第四为18866.4亿元,杭州第五为18753亿元,两者仅相差113.4亿元。厦门则超越沈阳、长春前进两个位次。
有些城市之间虽然暂时无排名变动,但互相之间的差值变化也是很大的。作为稳定生的青岛,仍排在第8位,但与排在第7位的宁波,差距已从2021年的459亿元,扩大到783.5亿元。
以GDP增速论,15座副省级城市中,经济增速“破4”的有西安(4.4%)、厦门(4.4%)、武汉(4.0%)和大连(4.0%),“破3”的有青岛(3.9%)、宁波(3.5%)、沈阳(3.5%)、深圳(3.3%)、济南(3.1%),唯一负增长的是长春,为-4.5%。
事实再次证明,城市竞争,不进则退。
2
三产成经济增长主动力
6个城市增加值超万亿
不难发现,在15个副省级城市中,第三产业已成为经济发展的主动力。
2022年,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超过万亿元的有广州(20611.4亿)、深圳(19956.2亿)、成都(13825.0亿)、杭州(12787.0亿)、武汉(11674.0亿)、南京(10522.7亿)。
这些城市的服务业比重都较大,占比GDP超60的城市超过一半。2022年,广州三产占GDP比重为71.47%、深圳三产占GDP比重为61.62%、成都三产占GDP比重为66.41%、杭州三产占GDP比重为68.19%、武汉三产占GDP比重为61.88%、南京三产占GDP比重为62.24%、青岛三产占GDP比重为61.96%。
从增速来看,破“4”的有厦门4.7%,青岛为4.5%。此外,宁波为3.8%,大连为3.7%,沈阳3.5%,哈尔滨3.2%,济南3.0%。
具体到各城市来看,广州是唯一三产破2万亿、占比超过70%的城市,领先深圳,排全国城市第三,表明广州是以第三产业为主的城市,比重已达到发达国家水平。
但不可忽视的是,2022年广州第三产业税收位居全国第四,但税收占GDP比重远低于上海、北京、深圳,这说明其第三产业质量水平并不高,需要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步伐。
服务业的稳中向好是成都经济发展的核心推动力,此次成都第三产业增加值高达13825.0亿元。其中,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加值增长6.8%;金融业增加值增长6.6%。
再看三产增速排在第二位的青岛,第三产业不仅是其长板,也是发展实体经济的强大支撑,是接下来在城市竞争中放大自身优势的关键所在。
但数字优势不等于结构优势。众所周知,城市经济的跃迁升级,工业制造业至关重要。
国际经验表明,部分西方发达国家正是凭借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生产性服务业,牢牢占据全球价值链分工顶端。相较于三产的突出表现,青岛的二产略显吃紧。与排在前面的宁波相比,差距达2200多亿。
在此背景下,调结构成为激活青岛服务业一池春水的关键所在,而实现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将是青岛向更高更远进发的决胜之钥。
3
哪座城市最有钱?
青岛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增长5.5%
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是一个城市财力的主要组成部分。
毕竟,有多少钱才能办多少事,城市公共预算收入的多寡,决定了其在城市建设、民生支出、产业发展等方面的投入。
因此,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也是一个城市竞争力的重要体现。
在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方面,15个副省级城市中,有深圳(4012.3亿)、杭州(2451.0亿)、广州(1854.7亿)、成都(1722.4亿)、宁波(1680.1亿)、南京(1558.2亿)、武汉(1504.7亿)、青岛(1273.2亿)、济南(1001.7亿)9个城市的收入超过千亿大关。
作为唯一破4000亿的城市,深圳的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高,一方面得益于自身金融业、房地产业以及高新技术产业的高速发展,另一方面也得益于计划单列体制下,在税收方面直接与中央分成,不上缴所在省,自身所获得的财政收入也较高。
相比之下,有些城市就要“捉襟见肘”。比如广州虽在15个副省级市中经济总量位居第二,但其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仅为1854.7亿元,不到深圳一半,甚至低于杭州。
原因在于广东地区发展差距悬殊,要平衡发展,需要加大省级财政的转移支付力度,珠三角发达地区更要多作贡献。由于深圳税收不上缴所在省,广州、佛山等城市要做的贡献就更大了,而广州作为长子,责无旁贷。
此外,与去年相比,有10个城市下降,两家下降超过25%,哈尔滨去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62.2亿元,增速为-28.3%,长春为459.7亿元,增速为-25.5%。增长最快的是西安,增速达9.7%,其次是青岛和武汉。
2022年,青岛市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273.2亿元,扣除留抵退税因素后增长5.5%,按自然口径计算下降6.9%。
其中,税收完成881.2亿元,扣除留抵退税因素后增长3.5%,税收占财政收入比重为73.7%。财政收入增幅、税收增幅和税比三项指标预计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受疫情影响、国内外复杂局势的挑战,新政实施叠加下行压力加大等多重因素的冲击,青岛的“钱袋子”仍能跨上新台阶,也使得去年的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更具含金量。
客观来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多少反映的是当地比较真实的经济状态,是城市发展含金量的重要判断标准之一。作为经济发展走在前的各副省级城市,排名的靠前不仅意味着光荣,更意味着责任,需要给其他城市树立一个方向和榜样。
毕竟,城市绝不是仅仅以“大”、“高”为美,还需要发展的质量,管理的水平,人文的精神,开放的气度,创新的能力……缺一不可。